济宁府衙曾组织官兵清剿这些山头,由于兵力不足,没有成功,只好放任他们继续在这儿祸害百姓。
张信在来之前,就了解到了这个情况,因此下了运河堤之后,便招呼人们在一个饭馆吃饭。
这是他们自执行这任务以来,吃的最有意义的一顿饭。
在船上十来天,出于安全上的考虑,他们从没让船靠过岸。即使停航了,船也在水中央吊着,就是怕人来打扰他们。
吃的都是自己带的,早失去了新鲜味道。
现在,他们终于可以好好的享受一顿美味了
吃完东西后,重新上路。
到了一个僻静处,张信把押运人员召集到自己身边,告诉他们,前面不稳定,经常有土匪出没。大家一定要瞪大眼睛,振作精神,防止坏人打财宝的主意。
过了这个地方之后,就是安全地带了。
在他们议事的同时,一个挑担子的挑夫,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。
张信皱了一下眉,这个挑夫在码头就曾经出现过。
担的东西好像不多,当张信企图盘问他时,他看出不妙,挑起担子,匆匆而去,再未出现。
在行走的过程中,他们遇到了一个生活小难题。
那就是他们从京里出发时,那几天正是寒潮天气,特别地冷,刮着大风。
他们那天又起的早,大概凌晨吧,所有参与这次行动的,都起来了,大家在一个赵家楼地方集结。
由于那几天特别冷,执行任务的人穿得特别厚。
到船上后,又不做剧烈活动,因此这身厚衣服也没啥不一样。
夜里在甲板上睡觉,反而更暖和。
下了船,当开始急行军时,才知道真正的麻烦开始了。
穿在身上的都是半棉的衣裤,又热又沉,就象身上披了一床棉被似的,叫人受不了。
一活动,就出汗。
而且随着太阳的爬升,气温越来越高。
当时虽刚进入初夏,热是正常现象,但热到这种程度,确实少见。
事实上,济宁这些天一直处于高温之中,是历年来罕见的景象。
这也许是老天在向人发出的警告,今年天气多异常,预示着今年将有历史性的大事件发生。
当时人们并没想那么多。
张信很后悔,在来时为什么没有考虑到天气对人的影响。
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
由于没有单衣换,他们大部分人的上衣都脱掉了。
但下衣不能脱了。
那时候的人们,和现在不一样。
现在的人都有内裤,天热了大不了脱得只剩一条内裤。
那时不行,脱下裤子便是白花花的肉了。
再说,上衣脱了,再脱下衣,那不成为赤身裸体了吗?路上那么多人,那怎么行。
因此即使热,人们也坚持着。
每个人都象从水里捞出来似的,下衣都快被汗水湿透了。这份辛苦,只有当事人才深有体会。